第(1/3)页
“瓦胡岛属热带海洋气候,终年温暖,年均气温二十四摄氏度,年降水量六百公厘有余。”
“因东西两侧有山岭阻隔,携水汽海风难以吹入,故而岛屿南部较干,东北部湿润,年降水量可达两千。”
一位经略待诏向朱泠婧简述了瓦胡岛的耕作条件。
后者稍作思索,沉吟道:“麦子是不指望了,但稻子、土豆、红薯却是可以的。”
“是,陛下。”经略待诏列举道:“岛东北湿润,可以种稻;土豆喜凉怕热,可在东西丘陵山区海拔高些的地方种植;红薯倒是无所谓,哪儿都行。”
【配图】
“瓦胡岛上本来就盛产甘蔗,还有糖厂,屯垦戍守,如此甚好。”朱泠婧轻轻点头。
一旁的周长风说道:“有粮有糖,还有菠萝补充维生素,食物是不用担心了。”
白糖体积小热量高,100克白糖就含有400大卡的热量,接近同等质量的米饭的四倍,这就决定了它必是很重要的战略物资。
“嗯,你上回说的经营办法,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?”
“是这样的,既然我们追求让(瓦胡岛)尽可能的自给自足,现在吃饭问题有着落了,接下来就是…用的东西。”
朱泠婧回想了一下,“当地工厂虽不多,但按工部清点统计来看,造些百姓日常物件却是够的。”
周长风点点头,“还不够,我们要在上边建设简单的小兵工厂,自产一些基础的消耗品,往长远来看这是有必要的。”
闻言,那位经略待诏觉得周某人有些想当然,他忍不住说:“那恐怕有些鸡肋啊周佥事,修械所倒是可以,但自产兵器弹药?这可不好搞。”
他组织了一下语言,列举道:“造枪不难,有几部机床便能车削出零部件来。至于弹药,就拿子弹来说,弹壳、弹头倒也能用少量机器设备拼出可用的生产线,但火药却麻烦了,要对精制脱脂棉进行硝化,这原料可就不好弄了,然后……炸药,那就更困难了。”
即使是威力最小的硝酸铵,也需要对氨水进行硝化处理,而工业制氨水和工业制硝酸都需要一整套庞大的机器设备。
显然,不可能在战争期间万里迢迢给瓦胡岛从无到有建设化工体系,大明本土都还有许多待建的。
这可不比在当地种粮食那么容易,工业就是如此紧密,一环套一环。
有闲工夫去瓦胡岛建设兵工厂,还不如直接多囤积些弹药,本土制造好的弹药一艘船就能运过去几千吨!
“你是做客观、理性的分析,也没错,一艘船运的物资就够那种小厂造几年。”周长风平静道:“但不要忘了主观因素,对于守岛将士来说,孤立无援、完全依赖别人是很挫士气的,如果岛上能自己造些弹药那就截然不同了。”
经略待诏惊讶道:“您这是假设瓦胡岛孤军奋战、困守孤岛?”
“当然,未雨绸缪。”周长风颔首道:“毕竟,一切顺利也就没什么担心的必要了,我这个人喜欢做最坏的打算。”
朱泠婧在假模假样翻阅着奏章,闻言就有些想笑。
喜欢做最坏的打算?这不胡扯么,要是每次都怀抱殉职之心出征,哪会像现在这样连个儿子都没有?
“明白了,前辈深谋远虑,考虑周全,鄙人不如也。”经略待诏思索道:“这样的话,或许可以运一些基础的机床、鼓风机之类的设备,可以搭建简单的兵工工坊,用铁水熔铸最容易的迫击炮弹外壳和地雷外壳,就像您当时在考爱岛之战时做的那样。”
“炸药来源没有别的办法了吗?”周长风不死心的追问。
“没有了,任何正规炸药都不能脱离体系单独造。不过要是胆子大,也可以把甘油给硝化,然后将之钝感化。还有就是捡破烂,敌人投下的炸弹肯定有哑弹,从中也能拆出炸药来。”
“这个办法在考爱岛时用过,收获还不小。”
一枚AN-M57型250磅航弹内有59㎏炸药,足够用来填充几十发迫击炮弹了。
朱泠婧觉得周某人总能提出些奇奇怪怪的点子,十分有趣,或许也正是如此具有创造性的应变思维才造就了一位当朝名将。
“言之有理,此事要确切落实,让瓦胡岛兵马有自造少量简单弹药的能力,以镇军心。”她如是说道。
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战略要地,占据瓦胡岛就意味着立于不败之地,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