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二〇章 不听不听顽固不化;假戏真做-《后明余晖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全威力步枪弹的枪口动能指标普遍很高,德制7.92㎜步机弹约为3700j、美制7.62㎜步机弹约为3800j,即使是较弱的日制6.5㎜步机弹也超过2600j。

    这些弹药的尺寸大,数量一多就会显得笨重,一发毛瑟7.92㎜重尖弹约为27g,一百发就是2.7㎏,再加上桥夹,基本上都能达到3㎏。

    相应的,为了发射这些威猛的弹药,枪支也又大又重,早期的自动步枪和轻机枪等自动武器只有在依托掩体、布置好两脚架以后才宜进行连射。

    在战间期,有些人已经意识到敌我双方步兵的交战距离普遍不超过400m,在大部分情况下,传统全威力弹药的威力很显然是过剩的,完全可以对射程和威力进行适当削减,只要满足400m的交战需求即可。

    然而毫无疑问顽固的保守势力在许多时候都是占上风的,这种超前的理念难以说服各国的陆军老爷们。

    因而历史上直至大战落幕,各国依旧装备着传统的全威力步枪弹,只有德国人引领潮流装备了stg44突击步枪和7.92x33㎜kurz步枪弹,摘下了“世界首大规模实战运用的中间威力弹药和突击步枪”的双重桂冠。

    而且德国人起初也是意见不一的,stg44差点夭折,被迫伪装成冲锋枪、以mp43的武器编号进行量产,直至前线官兵陆续发来好评,这才逆转了人们的态度。

    大战之后,俄国人紧随潮流列装了7.62x39㎜m43型步枪弹,以及sks和ak47;而美国人则继续固执己见,列装了仍然算全威力步枪弹的7.62x51㎜nato弹,乃至强制要求西方各国统一装备。

    “依我看啊,这个构想姑且暂时搁置,前景变幻无常,此刻容不得大改,今后若是有余暇再考虑吧。”庞令启如此拍板道。

    不过考虑到这样的否定容易挫伤年轻人的热情,他又追加了一句,“能有这般超常的想法自然是极好的,值得肯定,不过究竟适用于否还要考虑诸多因素。”

    虽然将领们对于中间威力弹药的态度都是一边倒的反对,但他们却对定向地雷和跳雷非常感兴趣。

    尚在改进中的定向地雷少说还要小半年才能出成果,跳雷虽然才刚刚开始研究,不过因为有周长风从西班牙顺回来的一个实物,拆解仿制倒是要容易很多。

    片刻的工夫,众人就已经在讨论是将之交由现有的某个工厂量产,还是择地单独设厂了。

    由于周长风的这一份报告基本以武器装备为主,战术只是点缀,所以这场面见交流会很快就结束了。

    可以说陆军大佬们的态度并未打击到周长风,他本来就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,要是大明陆军真敢说改就大刀阔斧的改,那反倒是怪事。

    但是山不转水转,陆军不乐意,这不还有海军和空军吗?

    陆军宁可不占便宜也不愿意吃亏,但说不准其它两个军种的大佬们喜欢以小亏换大便宜。

    于是当天下午在返回栖霞监狱以后,他就提笔写了两封差不多的信,分别发往海军处和空军处。

    中间威力弹药的优越性是无可否认的,不仅能增加弹药携行量,而且枪支的设计也会因之更加轻便。

    如今主流的、发射全威力弹药的轻机枪普遍有10㎏之重,zb-26约10.6㎏、dp-28约10.7㎏,但若是改为发射中间威力弹药,设计合理的轻机枪可以做到7㎏的空枪重量。

    节约出来的3㎏无疑可以让士兵轻松许多,反之,也能在负重相同的情况下多带约二百发子弹。

    这个优势在周长风看来是非占不可的。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实战经验还不足以扭转顽固的陆军将领们的看法,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以后前线的反馈了。

    九月上旬的最后一天,曹州大地震的后续赈济仍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。

    当天,一艘名曰“欧若拉”的万吨货轮停靠在了扬州南边的码头上。

    经过半个月的航行,这艘被莱特公司雇来运载资料和零件的货轮安然抵达了目的地,莱特公司履行合同的效率快得让明人诧异。

    中升公司的几十名职员和雇工早已等候在了码头上,起重机和卡车也准备就绪。

    由几十个箱子装着的十万页技术图纸、散装的一百台发动机零件、十七名工程师和技工,这些都是生产许可证和技术转让的合同中谈妥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