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1章 名人眼中的世界首富-《重生2008:我阅读能赚钱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“卧艹,他自己不想拿补贴,也不想别人拿,搞什么道德主义。”

    蓝驰新能源公司的老板汪总忍不住怒拍桌子,公司第一款新能源车好不容易熬到上市,结果被媒体曝出不少质量问题,销售不佳,没几个消费者买单,再加上今年补贴下降,未来形势越来越不妙。

    蓝驰公司在2013年成立,注册资本约 20亿人民币。

    当时许多投资人看了蓝驰汽车的规划蓝图,如蓝驰公司高层一样踌躇满志,再看看当时新能源车正火热,特别是悍马ev销售火爆且公司上市股票节节攀高,也想进入这个行业吃一份蛋糕。

    如同汪总一样想法的投资者如过江之鲫,这两年里涌进近百家新势力车企,热钱滚滚流入新能源行业。

    一些投资机构拿着投资者的钱,反正不是自己的钱,在没有了解车企的情况下盲目投入。

    汪总也没想过真正造车,只是想弄一款概念车忽悠投资人投资圈钱,要是真能造出来更好,再运营一下,上市圈钱太容易了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能骗国家政策补贴也是汪总想造车看重的原因。

    却想不过,国家补贴每年都在下降,而且下降幅度非常高,竟然达到30%,引起这一政策的人,沐阳的影响力占了很大原因,他刚才骂的就是沐阳。

    只不过,他只能在自己办公室骂,可不敢公开骂,那沐阳的粉丝唾沫能直接把公司淹没。

    他羡慕星海集团的科研能力和赚钱能力,特别是那庞大的流动资金,零贷款率。

    特别是那令他眼红的财富,好几万亿,tmd的,投资智慧城市随便扔进上万亿,真不把钱当钱,他要是能有百分之一,不,哪怕千分之一也行。

    在投资蓝驰公司之前,汪总和合伙人多次来到h城,观察星海集团。

    他是没有能力进入星海集团,但在外围观察货车流动情况还是可以的,或者向货车司机打听一下消息还是可以的。

    每天在星海集团外围观察商机的商人和商贩数百上千人,希望能接点小生意,或者能从星海集团合伙公司的手里抢点订单,也能让他们暴富。

    这两三年,新势力造车真正成功的也就几家企业,其它的,全军覆没。

    特别是那些想骗国家电动车补贴的车企,风雨飘摇。

    2015年电动车补贴政策归结起来有两点:1、比2014年补贴下降30%;2、2019年后开始再无补贴。

    有些新势力造车入场比较晚,在国家补贴这一块很吃亏。

    2015年补贴政策,纯电动续航里程低于200公里的没有补贴了,200-350公里(含300公里)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下降至2.5万元;350公里以上(含350公里)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下降至3.50万元。

    在前年的时候,续航里程大于250公里,还有5万元补贴。

    这三年,每年都在下降,降低幅度非常大。

    补贴这么缩水,沐阳的提议起到了很大作用。

    虽然沐阳没有加入仁大、政蟹体系,但他的提议却有很大的影响力。

    不仅仅他本身的影响力,而且,他的提议很具有前瞻性,也符合国情。

    有不少车企想吃国家补贴,专门赚国家的钱,但想不到,审核越来越严,补贴每年都在下降,一年比一年难捞钱,2015年第一季度就有几家造车新势力退出造车舞台。

    而星海集团的电动车,却是越卖越火,悍马ev02热卖,已经开启第二轮预售,同样国内外各十万辆悍马ev02在几个小时内一抢而光。

    也许星海集团的汽车销量挤不进世界前二十,不及榜首大众的二十分之一。

    但星海集团在新能源车领域却是大老,沐阳在国内汽车行业影响力非常大,特别是他的话语,很具有前瞻性,各车企老板都希望得到他的建议。

    比如荔帆汽车的老板,当初没有听沐阳的建议,只想捞钱不重视汽车本身的质量问题,三月份已经破产重组,如今非常懊悔,现在想拜访沐阳却无门。

    喆利集团的李总,有事没事往星海集团跑,听取沐阳的建议,2014年电动车销量达到50万辆,比星海集团卖得还多,若论销量,与亚迪齐头并进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h城的五月,没有了春雨霏霏、阴雨连绵,只有阳光明媚和雨后空气的格外清新。

    星海大厦楼道内,弥漫着阵阵花香,若是闭上眼睛,还以为漫步在花丛中呢。

    员工最喜欢闲逛的地方就是星海大厦四楼到十楼的休闲区域,每两层都种有满眼的绿植,不少绿植刚好到了花盛开的时候。

    沐阳坐闷了,也喜欢到这些休闲区域走一走。

    如今在星海大厦办公的员工约一万多人,更多的是在实验楼和工厂,所以,可以容纳五六万人办公的星海大厦还有很空楼层。

    “董事长,您好!”

    路过沐阳的员工,纷纷驻足下来,恭敬向沐阳微点头打招呼,沐阳以微笑回应。

    有些员工在休闲区域坐着,边喝茶边和同事交流,看到沐阳后,相距近的话就打下招呼,远的话继续话题,该做啥就做啥,只有新员工才有些紧张,但大多数员工,平时很少见董事长,都会偷偷望几眼。

    新员工问老员工:“董事长来了,要不要离开?我们在这里喝茶聊天,不被董事长批评吧?”
    第(1/3)页